您当前位置: 首页 > 信息动态>行业新闻
世界无线电日

发布时间: 2016-08-23 12:53:17 来源: 河南省无线电监测站

     热烈庆祝“世界无线电日”

    2011年11月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决定将每年的2月13日定为“世界无线电日”(World Radio Day)。

    无线电是世界上受众最广泛的大众媒介,全球95%的人口都可以接收到无线电信号。在我国,无线电业务广泛应用于广电、通信、铁路、交通、航空、航天、气象、渔业、科学研究、抢险救灾、新闻媒体以及公安、武警、军队等各部门、各行业。无线电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广泛应用,正在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手机已经和钥匙、钱包一样,成为我们出门必不可少的随身物品;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的Wi-Fi,使我们可以在机场、咖啡厅等地上网冲浪;以RFID(射频识别技术)为代表的物联网应用,使我们可以追溯到购买的蔬菜源头;倒车雷达、卫星定位导航仪等无线电设备,使我们驾车出行更加安全便捷;无线电技术甚至被用在胶囊窥镜中,把从人体内收集到的视频信息发送给医生;因其成本低、覆盖范围广,在应急通信和灾难救助方面,无线电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人类社会信息化进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无线电波成为实现信息自由传播和无所不在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载体,依赖于有限的无线电频谱和卫星轨道资源,各种无线电技术应用为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国防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无线电是人们实现自由沟通的立交桥

随着无线电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不仅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自由通信的需要,还成为集通信、拍照、娱乐、理财、购物等多功能于一身的个人智能移动终端。目前,我国手机用户数量突破了11亿,位列世界第一。

    无线电是丰富人们文化生活的七彩虹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广播电视网络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无线电广播网络。无线广播由最初的短波广播向短波、中波、调频广播及电视广播、卫星电视广播全面扩展,全国有中、短波转播发射台、调频转播发射台共计1.2万余座。同时,全国约有超过二分之一的家庭通过无线电视网收看电视,电视转播发射台超过1.5万座,电视发射机突破3万部。目前,我国的广播电视正在掀起一场数字化变革,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无线电是探测气象变化的千里眼

    现在,我国已经初步建成以气象卫星为天基、无线电探空仪为空基和天气雷达站等为地基的三维一体式综合气象监测业务体系。目前,我国拥有300多部天气雷达和7颗气象卫星,天气雷达和气象卫星数量位居世界前列。气象部门在此基础上可以监测全球天气变化、气候变化和环境变化、水资源变化以及灾害的发生发展等情况。这样,我们就能够像诸葛亮一样,预测风向变化,预知天气冷暖了。

    无线电是飞机安全飞行的守护神

    无线电技术在航空导航、通信、监视、气象等方面都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航空无线电导航为飞机提供准确的方位、距离和位置信息;航空无线电通信实现机场场内调度指挥和地空联络;航空无线电监视准确测定飞机的位置、速度和其他特性;航空气象系统承担着各条航线的气象服务任务。

     无线电是人类飞向太空的风筝线

     从1957年和1961年前苏联相继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和航天员加加林乘坐东方号载人宇宙飞船升空,经过了50多年航天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探索太空的手段日新月异,而无线电波在航天中的作用也愈加重要和显著。航天器与地面的所有通信、遥测遥控都依赖无线电。

    无线电是交通运输畅通高效的安全员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越来越繁荣。而无论是公路交通、轨道交通还是水上交通,都越来越多地采用无线电技术。无线电技术为保障人们的出行安全,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无线电是社会安全的保障者

     在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阅兵、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体育赛事和庆典活动中,无线电技术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无线电是人类进行科学研究的好助手

     利用无线电遥测遥感技术,人们可以进行各种地球探测活动,在工农业生产和地质、水文、海洋、矿藏、环境监测、生态平衡和预防自然灾害等领域发挥着巨大作用。

借助无线电波在天文学中的应用,人类将探索宇宙的视野沿伸到其他手段无法到达的遥远的宇宙深空。目前我国已经在新疆南山、北京密云和怀柔、上海佘山等多地建设射电天文望远镜。在贵州南部,我国正在建设世界最大口径的单体射电天文望远镜(口径500m)。

------分隔线----------------------------